重巒疊嶂網重巒疊嶂網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朱允��(1377―?)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皇太子朱標次子,洪武三十一(1398)年登基,次年改號為“建文”。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諡孝湣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諡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複,改上廟號惠宗,諡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諡號為恭閔惠皇帝,後世有人以其年號而稱建文帝推行削藩政策遭到-,經過4年戰爭,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宮城大火,朱允��下落不明。目前有一種較可信的說法稱朱允�紗�少數親信乘海船逃到了波斯,後來又逃到了法國,他的後裔至今生活在法國。
  傳聞:
  朱允�捎�朱棣攻陷南京後逃出京城,雲遊川、雲、貴,有野史記載朱允�梢�居於廣西橫縣壽佛寺(今橫縣寶華山應天寺)另一說朱允�稍謔ㄉ匠黽�,15年。英宗正統五年(1440)返京。有野史記載寺額“萬山第一”、“佛壽禪林”均為他所題,他還作詩多首。其一曰:閱罷楞嚴磬懶敲,笑看黃屋住困瓢。
  南來瘴嶺千尋險,北望天門萬裏遙。
  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已換袞龍袍。
  百官侍從歸何處,唯有群鴉早晚朝。
  至於建文帝朱允�傻降茲チ四睦�,這還是一個沒有解開的迷。
  早年
  朱允�墒擒參奶�子朱標第二子,但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故,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視朱允�晌�嫡長孫。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標病死,朱允�殺渙⑽�皇太孫,由於自幼熟讀儒家經書,所近之人多懷理想主義,性情因此與其父同樣溫文儒雅,即長皆以寬大著稱。朱允�晌�皇太孫時,曾向太祖請求修改《大明律》,他參考《禮經》及曆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條過份嚴苛的條文,深得人心。[] 在位時期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去世,死前密命駙馬梅殷輔佐新君,朱允�稍諭�月(6月30日)即位,定次年(從1399年2月6日開始)為建文元年。惠帝在六月晉用齊泰為兵部尚書、黃子澄為太常寺卿,七月召方孝孺為翰林院侍講,在國事上倚重三人。惠帝的年號建文有別於其祖父的洪武,他不想仿效祖父以嚴刑峻法治國,即位後改行寬政,《明史・刑法二》記載“元年刑部報囚,減太祖時十三矣”,囚犯人數減至洪武時期的三成左右。明太祖為鞏固皇室,大封宗室為藩王,各擁私人護衛軍隊。對惠帝來說,諸藩王大多為其叔輩,且在封地掌握兵權,心中由是不安。惠帝為皇太孫時曾問黃子澄曰:“諸王尊屬擁重兵,多不法,奈何?”子澄回答說諸王軍力不足以抗衡朝廷。惠帝即位後,下令各王國的地方文武官員聽朝廷節製,采取削藩政策,先後廢黜周王、湘王、齊王、代王及岷王。在部署對戈齡最長、軍功最多、武力最強大的燕王朱棣時,由於惠帝身邊的謀士多缺乏實際的政治經驗,以致打草驚蛇,引發了燕王先發製人的念頭。朱棣在權衡利害之後,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在封地北平起兵反叛。他以“靖難”為名,向京師進軍。盡管朝廷的兵力遠勝燕王,由於惠帝下令“毋使朕負殺叔父名”,必須活捉燕王,這樣便掣肘了中央軍。加上以前太祖濫殺功臣名將,以致朝廷缺乏將才可用,而燕王曾隨功臣出征,有雄才、善用兵,將士用命,因此中央軍屢為燕軍所突破。建文四年(1402年)四月,中央軍主力在淮北慘敗,燕軍乘勝渡過淮河及長江。這時有人勸惠帝離開京城,方孝孺力請惠帝留下等待援兵,“即事不濟,當死社稷”。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從金川門攻入京師應天府,惠帝在宮中舉火,皇後0死,惠帝本人及其太子朱文奎則‘不知所終’,至今其下落仍是未定論的曆史之謎。朱棣入京後,先捕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及大批忠於惠帝的官員,後方稱帝。後人普遍對惠帝朱允�殺𐡦𛯯🽦ƒ…態度,終明一朝,朱允�墒賈瘴�百姓所念念不忘。
  朱賢帝無後(被朱棣誅)
  建文下落之謎
  雖然朱棣宣稱在宮中假裝找到建文帝(惠帝)的屍體,並為他舉行葬禮,但朱棣對建文未死的傳言不敢掉以輕心。溥洽是建文帝主錄僧,
  《明史・姚廣孝傳》記載“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為僧遁去,溥洽知狀,或言匿溥洽所。帝乃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給事中胡��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係十餘年。”直到姚廣孝病危時請求朱棣釋放溥洽,溥洽才獲釋。有野史記載,建文帝離宮後出家為僧,雲遊四方。有詩雲:“閱罷楞言磐懶敲,笑看黃屋寄團瓢。南來嶂嶺千層迥,北望天門萬裏遙。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換袞龍袍,百官此日知何處。唯有群鳥早晚朝。”傳言此詩作者是建文帝,但未證實。另有一說建文帝逃到東南亞,野史傳聞鄭和下西洋其中任務之一便是尋找建文帝。1999年,有人認為中國貴州省的紅崖天書是建文帝在靖難之役後逃到貴州所作的聲討燕王朱棣的檄文,間接支持建文帝並未死在宮中的說法。2008年1月在寧德金涵鄉上金貝村發現的一個高僧墓被認為是建文帝的墓葬所在。這個墓穴也是迄今為止福建發現的最大的高僧墓] 2009年8月中國時報報道有學者證實上述的陵墓為惠帝的帝陵,但真實性仍有待厘清]還有一種說法是:一四○二年,靖難軍渡過長江,挺進到應天(江蘇南京)城下,撤職居家的李景隆,率領他的家丁叛變,開城門迎接。朱允�傻玫截�耗,縱火焚宮自殺。
  ――不過民間堅信朱允�刹⒚揮興潰�據說,朱允�稍諼<筆貝蚩�祖父朱元璋留下的秘密鐵匣,裏麵有一把剃刀、一份度牒(和尚證明文件)、一件袈娑(和尚衣服)和碎銀幣若幹(逃亡時零用)。於是剃發為僧,從宮後水門逃出,浪跡江湖三十餘年。到四十年代一四四○年,當時的皇帝是朱棣的重孫第六任皇帝朱祁鎮,恩怨已消。朱允�刹瘧礱魃矸藎�回到宮中。終其天年。
  參考資料:--柏楊著《中國人史綱》
  家族列表
  父親 明興宗孝康皇帝(懿文皇太子)朱標
  母親 呂氏(1402年死) 皇後 孝湣溫貞哲睿肅烈襄天弼聖讓皇後馬氏 子 朱文奎,和簡太子,母皇後馬氏 朱文圭,次子,潤懷王,母皇後馬氏 史籍記載
  明史 恭閔帝
  恭閔惠皇帝諱允�傘L�祖孫,懿文太子第二子也。母妃呂氏。帝生潁慧好學,性至孝。年十四,待懿文太子疾,晝夜不暫離。更二年,太子薨,居喪毀瘠。太祖撫之曰:「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立為皇太孫。二十九年,重定諸王見東宮儀製,朝見後於內殿行家人禮,以諸王皆尊屬也。初,太祖命太子省決章奏,太子性仁厚,於刑獄多所減省。至是以命太孫,太孫亦複佐以寬大。嚐請於太祖,遍考禮經,參之曆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七十三條,天下莫不頌德焉。
  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太赦天下,以明年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於孝陵。詔行三年喪。群臣請以日易月。帝曰:「朕非效古人亮陰不言也。朝則麻冕裳,退則齊衰杖�,食則�粥,郊社宗廟如常禮。」遂命定儀以進。丙申,詔文臣五品以上及州縣官各舉所知,非其人者坐之。六月,省並州縣,革冗員。兵部侍郎齊泰為本部尚書,翰林院修撰黃子澄為太常卿,同參軍國事。
  秋七月,召漢中府教授方孝孺為翰林院侍講。詔行寬政,赦有罪,蠲逋賦。八月,周王��有罪,廢為庶人,徙雲南。詔興州、營州、開平諸衛軍全家在伍者,免一人。天下衛所軍單丁者,放為民。九月,雲南總兵官西平侯沐春卒於軍,左副將何福代領其眾。
  冬十一月,工部侍郎張�m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察燕陰事。詔求直言,舉山林才德之士。十二月癸卯,何福破斬刀幹孟,麓川平。是月,賜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釋黥軍及囚徒還鄉裏。
  是年,暹羅、占城入貢。
  建文元年春正月癸酉,受朝,不舉樂。庚辰,大祀天地於南郊,奉太祖配。修《太祖實錄》。二月,追尊皇考曰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妣常氏曰孝康皇後。尊母妃呂氏曰皇太後,冊妃馬氏為皇後。封弟允�孜�吳王,允�液饌酰�允熙徐王。立皇長子文奎為皇太子。詔告天下,舉遺賢。賜民高年米肉絮帛,鰥寡孤獨廢疾者官為牧養。重農桑,興學校,考察官吏,振罹災貧民,旌節孝,瘞暴骨,蠲荒田租。衛所軍戶絕都除勿勾。詔諸王毋得節製文武吏士,更定內外大小官製。三月,釋奠於先師孔子。罷天下諸司不急務。都督宋忠、徐凱、耿王��帥兵屯開平、臨清、山海關。調北平、永清二衛軍於彰德、順德。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采訪使,分巡天下。甲午,京師地震,求直言。
  夏四月,湘王柏0死。齊王�_、代王桂有罪,廢為庶人。遣燕王世子高熾及其弟高煦、高燧還北平。六月,岷王�F有罪,廢為庶人,徙漳州。己酉,燕山護衛百主戶倪諒上變,燕旗校於諒等伏誅。詔讓燕王棣,逮王府官僚。北平都指揮張信叛附於燕。
  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m、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穀王�B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征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僭逆。去年,周庶人��僭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罪。今年齊王�_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0死,�_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0,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谘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都指揮盛庸、潘忠、楊鬆、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
  八月己酉,耿炳文兵次真定,徐凱屯河間,潘忠、楊鬆屯�|州。壬子,燕兵陷雄縣,潘忠、楊鬆戰於月漾橋,被執。�|州陷。壬戌,耿炳文及燕兵戰於滹沱河北,敗績,李堅、甯忠、顧成被執,炳文退保真定。燕兵攻之不克,引去。召遼王植、寧王權歸京師,權不至,詔削護衛。丁卯,曹國公李景隆為征虜大將軍,代耿炳文。九月戊辰,吳高、耿��、楊文帥遼東兵,圍永平。戊寅,景隆兵次河間,燕兵援永平,吳高退保山海關。
  冬十月,燕兵自劉家口間道襲陷大寧,守將朱鑒死之。總兵官劉真、都督陳亨援大寧,亨叛降燕。燕以寧王權及朵顏三衛卒歸北平。辛亥,李景隆重圍北平,燕兵還救。十一月辛未,李景隆及燕兵戰於鄭村壩,敗績,奔德州,諸軍盡潰。燕王棣再上 書於朝。帝為罷齊泰、黃子澄官,仍留京師。
  二年春正月丙寅朔,詔天下來朝官勿賀。丁卯,釋奠於先師孔子。二月,燕兵陷蔚州,進攻大同。李景隆自德州赴援,燕兵還北平。保定知府雒僉叛降燕。甲子,複以都察院為禦史府。均江、浙田賦。詔曰:「國家有惟正之供,江、浙賦獨重,而蘇、鬆官田悉準私稅,用懲一時,豈可為定則。今悉與減免,畝毋逾一鬥。蘇、鬆人仍得官戶部。」三月丙寅朔,日有食之。賜胡廣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己未,李景隆及燕兵戰於白溝河,敗之。明日複戰,敗績,都督瞿能、越�`侯俞淵、指揮滕聚等皆戰死,景隆奔德州。五月辛未,奔濟南。燕兵陷德州,遂攻濟南。庚辰,景隆敗績於城下,南走。參政鐵鉉、都督盛庸悉力禦之。六月己酉,遣尚寶丞李得成諭燕罷兵。
  秋八月癸巳,承天門災,詔求直言。戊申,盛庸、鐵鉉擊敗燕兵,濟南圍解,複德州。九月,詔錄洪武中功臣罪廢者後。辛未,封盛庸曆城侯,擢鐵鉉山東布政使,參讚軍務,尋進兵部尚書。以庸為平燕將軍,都督陳暉、平安副之。庸屯德州,平安及吳傑屯定州,徐凱屯滄州。
  冬十月,召李景隆還,赦不誅。庚申,燕兵襲滄州,徐凱被執。十二月甲午,燕兵犯濟寧,薄東昌。乙卯,盛庸擊敗之。斬其將張玉。丙辰,複戰,又敗之,燕兵走館陶。庸軍勢大振,檄諸屯軍合擊燕,絕其歸路。
  三年春正月辛酉朔,凝命神寶成,告天地宗廟,禦奉天殿受朝賀。乙醜,吳傑、平安邀擊燕兵於深州,不利。辛未,大祀天地於南郊。丁醜,享太廟,告東昌捷。複齊泰、黃子澄官。三月辛巳,盛庸敗燕兵於夾河,斬其將譚淵。再戰不利,都指揮莊得、楚智等力戰死。壬午,複戰,敗績,庸走德州。丁亥,都督何福援德州。癸巳,貶齊泰、黃子澄、諭燕罷兵。閏月己亥,吳傑、平安及燕戰於槁城,敗績,還保真定。燕兵掠真定、順德廣平、大名。棣上 書讀召還諸將息兵,遣大理少卿薛岩報之。是月,《禮製》成,頒行天下。
  夏五月甲寅,盛庸以兵扼燕餉道,不克。棣複遣使上 書,下其使於獄。六月壬申,燕將李遠寇沛縣,焚糧艘。壬午,都督袁宇邀擊之,敗績。
  秋七月己醜,燕兵掠彰德。丁酉,平安自真定攻北平。壬寅,大同守將房昭帥兵由紫荊關趨保定,駐易州西水寨。九月甲辰,平安及燕將劉江戰於北平,敗績,還保真定。
  冬十月丁巳,真定諸將遣兵援房昭,及燕王戰於齊眉山,敗績。十一月壬辰,遼東總兵官楊文攻永平,及劉江戰於昌黎,敗績。己亥,平安敗燕將李彬於楊村。十二月癸亥,燕兵焚真定軍儲。詔中官奉使侵暴吏民者,所在有司係治。是月,駙馬都尉梅殷鎮淮安。《太祖實錄》成。
  四年春正月甲申,召故周王��於蒙化,居之京師。燕兵連陷東阿、東平、汶上、兗州、濟陽,東平吏目鄭華,濟陽教諭王省皆死之。甲申,魏國公徐輝祖帥師援山東。燕兵陷沛縣,知縣顏伯瑋、主簿-清、典史黃謙死之。癸醜,薄徐州。二月甲寅,都督何福及陳暉、平安軍濟寧,盛庸軍淮上。己卯,更定品官勳階。三月,燕兵攻宿州,平安追及於淝河,斬其將王真,遇伏敗績,宿州陷。
  夏四月丁卯,何福、平安敗燕兵於小河,斬其將陳文。甲戌,徐輝祖等敗燕兵於齊眉山,斬其將李斌,燕兵懼,謀北歸。會帝聞訛言,謂燕兵已北,召輝祖還,何福軍亦孤。庚辰,諸將及燕兵大戰於靈璧,敗績,陳暉、平安、禮部侍郎陳性善、大理寺卿彭與明皆被執。五月癸未,楊文帥遼東兵赴濟南,潰於直沾。己醜,盛庸軍潰於淮上,燕兵渡淮,趨揚州。指揮王禮等叛降燕,禦史王彬、指揮崇剛死之。辛醜,燕兵至****,諸軍迎戰,敗績。壬寅,詔天下勤王,遣禦史大夫練子寧、侍郎黃觀、修撰王叔英分道徵兵。召齊泰、黃子澄還。蘇州知府姚善、寧波知府王�Q、徽州知府陳彥回、樂平知縣張彥方各起兵入衛。甲辰,遣慶成郡主如燕師,議割地罷兵。
  六月癸醜,盛庸帥舟師敗燕兵於浦子口,複戰不利。都督僉事陳�u以舟師叛附於燕。乙卯,燕兵渡江,盛庸戰於高資港,敗績。戊午,鎮江守將童俊叛降燕。庚申,燕兵至龍潭。辛酉,命諸王分守都城,遣李景隆及兵部尚書茹��、都督王佐如燕軍,申前約。壬戌,複遣穀王�B、安王楹往。皆不聽。甲子,遣使齊蠟書四出,促勤王兵。乙醜,燕兵犯金川門,左都督徐增壽謀內應,伏誅。穀王�B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後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或雲帝由地道出亡。正統五年。有僧自雲南至廣西,詭稱建文皇帝。恩恩知府岑瑛聞於朝。按問,乃鈞州人楊行祥,年已九十餘,下獄,閱四月死。同謀僧十二人,皆戍遼東。自後滇、黔、巴、蜀間,相傳有帝為僧時往來跡。正德、萬曆、崇禎間,諸臣請續封帝後,及加廟諡,皆下部議,不果行。大清乾隆元年,詔廷臣集議,追諡曰恭閔惠皇帝。
  讚曰: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製度,銳意複古。嚐因病晏朝,尹昌隆進諫,即深自引咎,宣其疏於中外。又除軍衛單丁,減蘇、鬆重賦,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後,紀年複稱洪武,嗣是子孫臣庶以紀載為嫌,草野傳疑,不無訛謬。更越聖朝,得經論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以上內容由" lllmg"分享。]
人物關係:
高祖: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初一 曾祖: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世珍 (1283~1344) 爺爺: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明太祖朱元璋 (1328~1398) 明王朝的開國皇帝 奶奶: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馬皇後 (1331~1982) 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妻子 叔祖父: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興隆 (?~1344) 父親: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標 (1355~1392) 兒子: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文圭 (1401~1457)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文奎 (1396~?) 兄弟: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允�� (1378~1417)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允�� (1385~?)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允熙 (1391~1406)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雄英 (1374~1382) 朱元璋嫡長孫 母親: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呂太後 (1359~1412) 皇後: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馬恩慧 (?~1402) 明惠帝朱允�傻幕屎� 叔伯: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明成祖朱棣 (1360~1424) 明朝第三代皇帝,永樂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堂兄弟: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明仁宗朱高熾 (1378~1425) 明朝第四位皇帝,洪熙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堂侄: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明宣宗朱瞻基 (1398~1435) 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瞻�� (1406~1478)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瞻��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瞻�� (?~1466)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瞻�� (1411~1441)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瞻�� (1406~1453)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瞻墉 (1405~1439)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瞻塏 (1409~1425)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瞻埏 (1417~1439)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瞻垠 (1406~1421)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真定公主 明仁宗朱高熾第四女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高煦 (1380~1426)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高燧 (1386~1431)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堂姊妹: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鹹寧公主 (1385~1440)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永平公主 (1379~1444)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安成公主 (1384~1443)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永安公主朱玉英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 (1378~?)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 (1361~1425) 明代植物學家,朱元璋第五子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 (1358~1398)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堂兄弟: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濟�� (1381~?)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濟炫 (1384~1429)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濟�� (1375~1435)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濟�R (1388~1443)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濟煥 (1387~1450)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濟燁 (1379~1407)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濟��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植 (1377~?)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B (1379~1428)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權 (1378~1448)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堂兄弟: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磐�� (?~1437)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堂侄: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奠培 (1418~1491)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模 (1380~1431)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柏 (1371~1399)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二子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桂 (1374~?) 明太祖第十三子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棟 (1388~1414)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梓 (1369~1390)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_ (1394~1428)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F (1378~1450)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楨 (1364~1424)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D (1376~1419)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檀 (1370~1389)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堂兄弟: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肇�� (1388~1466)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堂侄: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泰�� (1416~1467)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泰堪 (1412~1473) 明朝第三代魯王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蔡博真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費達夫 (1907~1931)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陳瑞生 (1977~1998) 革命烈士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 (1356~1395)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J (1388~1415)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堂兄弟: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瓊烴 (1406~1426) 第二任唐王,唐靖王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瓊�� (?~1475) 第三任唐王,唐憲王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堂侄: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芝址 (?~1485) 第四任唐王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芝�� (?~1511) 明代著名畫家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椿 (1372~1423)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杞 (1369~1370)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楹 (1383~1417) 姑媽: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安慶公主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姑父: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歐陽倫 (?~1397)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明太祖女永嘉公主 (?~1455)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姑父: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郭鎮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汝陽公主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寧國公主 (1364~1434)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姑父: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梅殷 (1360~1405)
經曆曆史事件: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靖難之役 (公元1399年--公元1402年)
相關影視: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電視劇《鄭和下西洋》 2009年 藺達諾 飾 朱允��
同年(公元1377年)出生的名人: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劉隆 (1377~?) 福建省龍岩武平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周孟簡 (1377~1430)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朱植 (1377~?) 安徽省滁州鳳陽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孛兒隻斤・坤帖木兒 (1377~1402) 蒙古第二十任大汗 內蒙古自治區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謝庭循 (1377~1452) 浙江省溫州永嘉縣 + 更多公元1377年出生的名人》 下一名人:明成祖朱棣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赞(1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重巒疊嶂網 » 建文帝朱允��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