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在華裁員15%,賠償N+9?公司回應
業績亮紅燈後,奔馳將裁員大刀揮向中國區。
2月26日晚間,有媒體報道,奔馳中國於26日約談了部分員工,當天即啟動裁員,裁員比例約為15%。本輪裁員主要針對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及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的部分員工。
據悉,被裁員工普遍為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資深員工,工作年限多在五年以上,將獲得N+9的賠償方案。另有消息稱,若員工在兩個月內未入職新公司,奔馳還將額外支付3月和4月的工資。
2月27日,“奔馳中國裁員賠償N加9”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引發熱議。“N+9……好小眾的裁員賠償方案,我快不認識中文了。”有網友感慨稱。

針對上述傳聞,2月27日下午,奔馳中國發表聲明稱,業務的整合或削減將不可避免地涉及部分員工的工作安排。奔馳中國將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秉承坦誠協商、友好負責任的態度,為相關員工提供盡可能合情合理合法的跟進方案。
此外,其還表示,將更加深入地應用新的數字化技術賦能業務運營,提升運營效率,精簡業務流程;同時也將根據業務需求,調整崗位設置並與員工一起學習掌握新技能,整合或削減冗餘重複的崗位。
在華裁員的背後,是奔馳低迷的業績表現。
當地時間2月20日,奔馳集團披露了2024年財報。數據顯示,集團營收1455.94億歐元,同比下降4.5%;息稅前利潤(EBIT)為135.99億歐元,同比下降30.8%;淨利潤為104.1億歐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41.21億歐元,下降28.4%。
分業務板塊來看,奔馳集團最核心的乘用車板塊表現承壓。2024年,乘用車部門營收同比下降4%至1077.61億歐元;調整後息稅前利潤為87億歐元,同比減少56億歐元,下滑39%;調整後銷售利潤率(RoS)為8.1%,而2023年該指標為12.6%,下降4.5個百分點。
對於這份成績,奔馳表示,“主要是受銷量減少,尤其是中國市場,淨價降低和不利的車型組合等因素影響。”
具體來看,此前奔馳在華表現相對穩健。自2017年在華交付突破60萬輛後,其銷量一路增長,2020年更是創下77.4萬輛的新高;此後兩年,受市場環境影響,奔馳在華銷量略有波動,但也能穩定在75萬輛左右;2023年,其銷量回升至76.8萬輛。
但2024年,情況急轉直下,奔馳在華銷量同比下降7%至68.36萬輛,跌至5年前水平。

事實上,奔馳此次裁員早有預兆。
年初,奔馳中國CEO段建軍在戰略發布會上坦言,為應對挑戰,公司將通過“加減法”策略優化運營,包括合並低效網點、升級門店硬件等渠道。
“為了確保公司的競爭力,我們正在采取措施,使公司更快、更精簡、更強大。”在2月25日舉行的員工大會上,奔馳首席執行官康林鬆如是說。
如今,中國區裁員為其全球降本戰略第一步。
有觀點指出,奔馳在華裁員是國內汽車市場格局變動的折射,釋放了以奔馳為首的豪華品牌加速本土化、智電化轉型的信號。同時,此次裁員或會引發行業內的連鎖反應,促使其他豪華品牌重新審視自身的戰略布局和成本控製策略,加劇行業內的競爭和洗牌。
在奔馳的版圖裏,中國市場始終是十分重要的一塊拚圖,這從中國是唯一一個專門由一位董事負責的市場就能看出。
麵對失利的中國市場,奔馳也展開了調整。其表示,從2025年起將在三年內推出覆蓋所有細分市場和驅動形式的新車型,並將為中國市場打造多款專屬車型。
按其規劃,2025年,北京奔馳將投產全新純電長軸距CLA車型,搭載由中國團隊主導研發的“無圖”L2++高階智能駕駛係統;2026年,將投產長軸距GLE SUV新車型;2027年,福建奔馳將基於VAN.EA平台推出豪華純電MPV。
但今年以來,國內自主品牌仍在“狂飆”,不少車企瞄準了智電豪華市場。在此背景下,奔馳的突圍戰困難重重。

見習記者 秦銘蔚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