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個稅應綜合考慮家庭收入情況 逐步過渡到以家庭為單位征收
今年,全國人大代表、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會計係教授盧馨又一次踏上履職之路。多年來,她結合自身專業,一直關注著政府預算的製度與管理。今年,她的關注點仍聚焦在政府預算上,建議通過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評價結果有效運用等,推進預算績效評價構建係統反饋體係。
預算績效評價應建設專家庫
作為一名財會專家,2013年,她就提出預算報告信息要充分發揮人大監督作用,並希望加強預算績效管理。隔年上會,她又再建議,修訂預算法,明確公開詳細程度。
“我一直致力於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出有價值的建議。”盧馨回憶,2014年提出關於預算公開建議前,自己查詢了相關國家部委195個官網,“一個個去搜集、觀察,發現預算公開方麵的問題。”
“現在政府財政預算管理越來越規範了”,盧馨介紹,2016年我國首次實現中央部門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管理全覆蓋,同時各地逐漸開展各具特色的績效管理模式,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預算績效第三方評價,第三方要怎麽選?”盧馨表示,在調查了解中發現,有些省份會自找第三方進行績效評價,從而影響結果的客觀公正。對此,她今年提出建議,通過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整合共享政府釆購的專家資源,建設績效評價專家庫、第三方中介庫及績效管理信息係統,培養績效評價專家和第三方評價機構來支撐預算績效評價工作。
此外,盧馨表示應加強預算績效評價結果的有效運用。她建議,一方麵,績效預算結果報告製度要進一步完善,構建係統的反饋體係,保證評價信息能夠得到及時、有針對性地反饋,進而相關部門能夠高效地作出應對。另一方麵,要完善績效評價結果的問責機製和激勵製度。
建議對勞動所得少征稅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盧馨今年帶來的4個建議中,有一個亦涉及個人所得稅改革。她表示,個人所得稅雖進行過三次改革,但隻是簡單地提高免征額,其製度並未進行過大的變革,且全國統一的費用扣除額沒有充分考慮到地區消費水平的差異。
對此,盧馨建議,依據各地區人均基本生活支出與實際消費水平來設計免征額和扣除項目。同時,應對勞動所得少征稅、對非勞動所得多征稅,並將四類勞動所得進行綜合課稅,統一稅率,解決不同勞動收入來源的稅負不公平問題。
“隨著‘4-2-1’結構的家庭迅速增多及‘二孩’政策的推行,家庭用於育兒、養老方麵的支出壓力不斷增大,生活成本上升。”盧馨表示,衡量納稅人的實際收入情況應該綜合考慮家庭的收入情況,分階段逐步過渡到以家庭為征收單位。
對話
做一個有心人,才能更好地履職
新快報:作為一名連任代表,再次履職您對自己有何期待與要求?
盧馨:隻有提高履職能力,才能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職責,主要表現在願意付出時間。比如,我每年都會參加一期全國人大代表組織的培訓,列席兩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參加每年在省裏組織的調研、視察、座談會等,這些都是學習政策、了解動態、提升能力的好機會。
此外,人大代表要有敏感與能力去發現問題。新代表問我,“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密切接觸是否需要組織提供一個渠道?”我說每個人都有居住的社區街道、工作服務群體,這都是在接觸社會,隻要做一個有心人,時刻牢記代表使命,便能發現不少民生問題。所以我每年的建議中,除了專業領域,幾乎有一半涉及民生方麵。
點擊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霍宇昂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