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私有化邀約後,怪獸充電漲近40%,共享充電已是“明日黃花”?

昨夜,怪獸充電(EM.US)股價明顯走高。截至發稿,該股漲幅達39.82%,報收1美元。
消息麵上,2025年1月6日,怪獸充電(EM.US)宣布收到來自中信資本旗下“信宸資本”及公司管理層發出的初步非約束性建議書,擬以每股美國存托憑證(ADS)1.25美元現金收購公司所有已發行的普通股,擬議價格較最新收盤價溢價約74.8%。

怪獸充電收購案:
溢價高達74.8%!
具體來看,此次公告明確指出,提議的收購價格相較於提議日期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溢價高達74.8%。與過去30個和60個交易日的成交量加權平均價格相比,溢價率分別為68.1%和70.1%。
中信資本旗下的“信宸資本”與怪獸充電的管理層攜手,組成了“聯合體成員”。這一聯合體由怪獸充電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蔡光淵、公司董事兼總裁徐培峰、首席營銷官張耀宇以及董事兼首席財務官辛怡等人構成。
他們計劃成立一個收購實體來執行此次收購,並已同意相互協作,共同推進這一進程。
聯合體成員合計實際持有怪獸充電已發行和流通股份總額的約16.9%,這代表了公司總投票權的64.0%。
怪獸充電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收入為4.629億元人民幣,與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5.3%。這一顯著下滑主要是由於對2024年第二季度移動設備充電收入進行的一次性調整。
具體而言,移動設備充電收入(涵蓋直營模式和網絡合作夥伴模式)下降了60%,至4.106億元人民幣,而上年同期則為10.263億元人民幣。
雙方此次達成合作意向,主要是基於對中國本地生活市場持續發展的共同樂觀預期,對怪獸充電創始團隊的豐富經驗、行業地位和品牌優勢的充分認可,以及對信宸資本在私募股權行業的領先地位和廣泛生態布局的認同。
此前,由於怪獸充電的股價長期低於1美元,公司在2024年8月7日收到了納斯達克上市資格部門的通知函。該函件指出,怪獸充電的美國存托股票在過去連續34個工作日的收盤價均低於納斯達克上市規則所規定的每股1美元的最低買入價。
如果怪獸充電未能在2025年2月3日前重新符合這一規定,那麽納斯達克工作人員將根據公司是否滿足公眾持股市值的繼續上市要求以及納斯達克資本市場的所有其他首次上市標準(最低買入價要求除外)來決定是否給予公司額外的180天合規期。
在此情況下,公司需要書麵通知其打算在第二個合規期內彌補不足,並可能通過反向股票分割等方式來實現合規。
當時,怪獸充電表示,納斯達克的通知函不會對其業務運營產生影響,並將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在規定的寬限期內重新實現合規。

曾是明星資本助陣
卻也難擋頹勢
回顧來看,怪獸充電,這家2017年在上海創立的共享充電企業,背後有著眾多知名資本的鼎力支持。
2021年4月,它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當時共發行了1765萬股ADS,每股發行價為8.5美元,總融資規模達到了1.5億美元。其中,高瓴、Aspex Management (HK) Ltd.和小米科技作為基石投資者,共同認購了1.1億美元的股份。
截至2024年3月31日,怪獸充電的股權結構顯示,Mars Guangyuan Cai(蔡光淵)持有8.5%的股份,並擁有33.6%的投票權;Peifeng Xu(徐培峰)持股6%,投票權為23.5%;Victor Yaoyu Zhang持股1.6%,投票權為6.3%;
而Jiawei Gan則持有1.7%的股份。此外,阿裏旗下的Taobao China Holding持股14.8%,投票權為6.5%;高瓴旗下的HH RSV-XXII Holdings Limited持股12.1%,投票權為5.3%;
小米旗下的People Better Limited持股9.1%,投票權為4%;順為旗下的Shunwei Angels III持股8.1%,投票權為3.6%;軟銀亞洲旗下的China Ventures Fund I Pte. Ltd.持股6.9%,投票權為3%;而Sky9 Capital entities則持股5.2%,投票權為2.3%。
盡管怪獸充電已成功上市,但這些股東們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套現機會,因此可以說他們被深度套牢了。而此次怪獸充電管理層發起的私有化要約,更是讓這些股東們麵臨了巨大的投資虧損。
從最近的財報業績來看,怪獸充電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營收為4.1億元,同比下降了55.3%。這一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與網絡合作夥伴的合同安排發生了變化,導致移動設備充電收入進行了某些一次性調整。
具體來說,2024年第二季度的移動設備充電收入(包括直營和網絡合作夥伴模式下產生的收入)同比下降了60%,從2023年同期的10.263億元降至4.106億元。
在運營方麵,怪獸充電在2024年第二季度出現了600萬元的運營虧損,而上年同期則實現了1360萬元的運營利潤。盡管淨利為920萬元,但同比也下降了62.4%。經調整後的淨利為1520萬元,同比下降了49.5%。
截至2024年6月30日,怪獸充電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短期投資總額為32億元。

昔日的輝煌與今日的落寞
共享充電寶行業,曾經也迎來了它的輝煌時期。在最為紅火的2020年,“三電一獸”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占據了近96%的份額。這裏的“三電”指的是小電科技,以及竹芒科技旗下的街電和搜電,而“一獸”則是當時市場份額領先的怪獸充電。
截至去年年底,怪獸充電在全國範圍內共有123.4萬個服務點,累計注冊用戶數達到了3.915億,擁有在線共享充電寶920萬個。這三項數據相比前一年分別增長了23.8%、17.3%和36.6%。
然而,包括怪獸充電在內的多家公司都遭遇了諸多波折。怪獸充電在赴美上市時經曆了“流血上市”,而小電科技在港股的IPO計劃也未能如願,申請材料自動失效,上市之路被迫中斷,並多次傳出裁員的消息。
小電科技的招股書顯示,2020年其營收為19.1億元,但淨虧損達到了1.04億元。盡管在當時,小電科技的共享充電服務點位數已達71萬個,投放充電寶近600萬個,領先於同期的怪獸和街電。
但如今,作為共享充電寶行業的“老大哥”,怪獸充電已經陷入了經營困境。今年一季度,其營收大幅下滑了51.7%,淨利也由盈轉虧。盡管累計注冊用戶數、共享充電寶數和點位數等數據都有所增長,但其毛利率卻從2021年的82.13%大幅下滑至如今的57.77%。
對於業績的突變,怪獸充電解釋稱,這是由於與網絡合作夥伴的合同安排發生了變化,導致移動設備充電收入減少。值得注意的是,在毛利率下滑的同時,該公司的銷售管理及行政費用卻依然高昂,2023財年高達2.32億元,遠遠超過了1290萬的研發費用。
分銷和營銷的過度依賴已經成為行業的通病。從小電科技的數據來看,從2018年到2020年,其分銷及營銷開支逐年遞增,其中分成費用占比接近一半。
作為應急充電設施,共享充電寶行業具有較強的剛性需求,品牌方對終端租賃費用有一定的議價權。但在高成本的挑戰下,共享充電寶企業不得不通過漲價來應對。然而,怪獸充電等企業並不能無限製地漲價。
如果漲價幅度過大、費用過高,將導致用戶減少租賃時間或自帶充電寶。這也意味著,共享充電寶公司無法完全將運營成本轉嫁到租賃費用上,盈利難、利潤低的情況將在一定時期內持續存在。
此外,怪獸充電今年還在大麵積出售城市直營業務,全麵轉向代理加盟模式。除了上海、成都等核心城市的優質點位仍在保持運營外,其他城市的直營點位已經停止新增,並在打包出售給區域代理商。
這種代理商模式存在不透明的問題,分成銀行賬戶由代理商管理,他們可以提前設置運營成本,否則大概率會虧本。而落地商戶對此並不知情。過度放權不可避免地會滋生“收費亂象”,而總部對代理商也缺乏有效的管理。
代理模式曾經讓怪獸充電保持了較快的擴張節奏。但這並不意味著怪獸充電可以借此實現持久增長。放開代理後,該公司不得不麵對毛利率快速下滑的現實。
因此,無論是商業模式上的問題,還是與代理商、商戶、用戶之間的利益之爭,都讓共享充電寶行業難以再講出新的故事。這也使得二級市場對其的熱情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