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草地在什麽地方(紅軍過草地爬雪山,分別是現在的什麽地方)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過草地是哪個地方,以及雪山草地在什麽地方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過草地是哪個地方?
- 紅軍過草地,起點和終點各是哪兒?距離多長?為何要過草地?
- 當年紅軍過雪山和草地指的是四川省的哪個地方?
-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是什麽地方
- 紅軍過草地爬雪山,分別是現在的什麽地方?
- 紅軍當年過草原是在哪個地方?
Q1:過草地是哪個地方?
1,草地主要是講現在的川西北若爾蓋地區。該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裏,橫寬300餘裏,麵積約15200平方公裏,海拔在3500米以上。草地,其實就是高原濕地,為泥質沼澤。
2,草地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於黑白兩河——黑河(亦稱墨曲河)和白河(亦稱葛曲河)自南至北縱貫其間,起了重要作用。兩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橫生,地勢低窪,水流淤滯而成沼澤。經年水草,盤根錯節,結絡成片,覆蓋瀦水。
3,長征時走過的草地是鬆潘大草地。鬆潘草地位於四川省西北部與甘肅交接處,四川毛兒蓋鬆潘以北,班佑地區之南,也叫鬆潘大草地。草地,是黃河上遊的高原,海拔在2000米左右。
4,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裏,橫寬300餘裏,麵積約15200平方公裏,海拔在3500米以上。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講現在的川西北若爾蓋地區。
Q2:紅軍過草地,起點和終點各是哪兒?距離多長?為何要過草地?
紅軍過草地,起點是四川毛兒蓋,終點是班佑地區。距離為500餘裏地,因為草地是紅軍長征當中的必經之地,所以要過草地。
1935年8月21日,紅軍開始過草地。行軍隊左右兩路,平行前進。右路軍由毛澤東、周恩來、徐向前等率領,自四川毛兒蓋出發,進入草地。
經過7天的艱苦努力,右路軍到達草地盡頭的班佑地區。左翼為林彪的紅一方麵軍,先行;繼後是中央領導機關、紅軍大學學生等。右翼為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的紅三十軍和紅四軍。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墊後,走左翼行軍路線。
擴展資料:
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紅軍官兵懷著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著嚴明的優良紀律和樂觀的革命精神,發揚了令人感動的階級友愛,沒有垮掉,沒有散掉。
同甘共苦,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戰勝了自然界的困難,終於在死神的威脅下奪路而出。蕭華上將後來在《長征組歌》中寫道:“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誌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紅軍過草地
Q3:當年紅軍過雪山和草地指的是四川省的哪個地方?
紅軍過雪山,指的是四川省的【夾金山】。
夾金山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東南部,屬邛崍山脈,橫亙於小金縣達維鄉與雅安地區寶興縣之間。
紅軍過草地,指的是四川省的【日幹喬大沼澤】
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
紅軍過的草地是四川西北若爾蓋地區的日幹喬大沼澤。
Q4: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是什麽地方
在長征中,紅一方麵軍先後翻越了夾金山、夢筆山、雅克夏山、昌德山、打古山等5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紅二方麵軍在三大主力紅軍中最晚進入雪山地區,翻越的雪山卻最多。先後翻越了哈巴雪山(玉龍雪山)、大、小雪山、紮拉亞卡山、海子山、馬巴亞山、惡熱山、麥拉山、甕水、邯坡等二十多座雪山。紅四方麵軍是最早踏入雪山地區的部隊,由於曾三次跋涉雪山草地,在雪線以上區域停留時間最長。紅橋山、夾金山、夢筆山、雅克夏山、昌德山、打古山、黨嶺山、巴郎山、鷓鴣山等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累計翻越雪山超過20次。
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裏,橫寬300餘裏,麵積約15200平方公裏,海拔在3500米以上。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講現在的川西北若爾蓋地區。草地,其實就是高原濕地,為泥質沼澤。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於黑白兩河——黑河(亦稱墨曲河)和白河(亦稱葛曲河)自南至北縱貫其間,起了重要作用。兩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橫生,地勢低窪,水流淤滯而成沼澤。經年水草,盤根錯節,結絡成片,覆蓋瀦水。沼澤生長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烏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積水淤黑,泥濘不堪,淺處沒膝,深處沒頂。遠遠望去,似一片灰綠色海洋,不見山丘,不見樹木,鳥獸絕跡,人煙荒蕪,沒有村寨,沒有道路,東西南北,茫茫無限。人和騾馬在草地上行走,須腳踏草叢根部,沿草甸前進。若不慎陷入泥潭,無人相救,會愈陷愈深,乃至被滅頂吞沒。草地區域氣候惡劣,晴空迷霧變幻莫測。每年的5月至9月為草地雨季,使本已滯水泥濘的沼澤,更成漫漫澤國。紅軍正是在這個季節經過草地的
Q5:紅軍過草地爬雪山,分別是現在的什麽地方?
這裏的“草地”是鬆潘草原,而“雪山”是鬆潘周邊的川西北一帶。
鬆潘,是紅軍長征的重要見證。《長征》詩詞中的岷山,也是紅軍過雪山和草地的象征。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管理處副處長孫格勇告訴記者,鬆潘背靠岷山,岷山主峰雪寶鼎就在鬆潘境內,為岷江的發源地,而且當地麵對著鬆潘大草原,位於雪山和草地的交匯處。紅軍長征的24個月時間裏,有16個月在鬆潘所屬的阿壩州。
孫格勇介紹,長征中翻越的雪山,主要位於鬆潘周邊的川西北一帶,多在海拔4000米以上,終年積雪,空氣稀薄,山高穀深,氣候變化無常,對紅軍是極大的考驗。
擴展資料
紅軍長征途中經過的雪山:
1935年6月,中央紅軍在川康邊地區翻越了終年積雪、氣候變化無常的大雪山——夾金山。7月上旬,紅一方麵軍又相繼翻越了夢筆山、長板山(又稱亞克夏山、馬塘梁子)、倉德山(又稱昌德山、昌德梁子)、打古山(又稱拖羅崗、施羅山、塔魯崗)等雪山。雪山地區的行程約31天,1350公裏。
1936年4月至7月,紅二方麵軍(紅二、六軍團)翻越了雅哈雪山、磊雪山、小雪山、茨布臘山、紮拉牙卡山、藏巴拉雪山、東隆山、米拉山、玉龍等雪山。
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紅四方麵軍先後翻越了虹橋山、鷓鴣山、夢筆山、長板山、倉德山、打古山、夾金山、格達梁子、黨嶺山、折多山、羅鍋梁子、剪子灣山、卡子拉山(喜委拉卡山)等雪山。紅軍三大主力在長征途中翻越的最高雪山是黨嶺雪山,海拔5000多米。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爬雪山過草地⠨艱險天地寬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解讀長征(11):紅軍長征先後翻越了哪些雪山?
Q6:紅軍當年過草原是在哪個地方?
草地在四川省西北部與甘肅交接處,縱橫數百裏,四川鬆潘以北.,班佑地區之南,也叫鬆潘大草地。這裏來海拔在2000米左右,沒有人煙,沒有樹林,沒有飛鳥。
這片草地就是鬆潘草地,位於四川省阿壩州北部,為西傾山、岷山、巴顏喀拉山之間的山原,縱橫六百裏,海拔3500米以上,河道迂回擺蕩,水流滯緩,叉河、曲流橫生,形成大片沼澤,水草盤根錯節,結絡而成片片草甸,覆於沼澤之上,氣候變換無常,人跡罕至。
鬆潘草地位於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連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縱橫300餘公裏,麵積約1.52萬平方公裏。由於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澤。水草盤根錯節,結成片片草甸,覆蓋於沼澤之上。草地氣候極為惡劣,年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雨雪風暴來去無常。
1935年8月,紅軍征服了雪山以後,在毛兒蓋、波羅子一帶集結休整待命。前麵就是縱橫數百裏、神秘莫測、人煙稀少的水草地,也就是鬆潘草地。
黨中央在毛兒蓋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紅軍第一、第四方麵軍分別在毛兒蓋和卓克基兩地集中,混合編為左右兩路軍,在中共中央統一指揮下,繼續北上過草地。
當年紅軍過草地是非常艱難的。首先是行難。茫茫草地,一望無涯,遍地是水草沼澤泥潭,根本沒有路。過草地有三怕:一怕沒踩著草甸陷進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拚命往上掙紮,會越陷越深,來不及搶救就會被汙泥吞噬。那個草地的泥水不僅不能飲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腳泡過,還會紅腫甚至潰爛,一下子很難好。
二怕下雨。草甸本來就難走,天下著雨,腳底下更軟、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進泥沼裏去。
三怕過河。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水淺好過一點,有的河寬流急很難過,如果遇著下雨更難了。身體虛弱,挨凍受餓,禁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幾乎每過一條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戰士倒下。
經過幾天的行軍後,糧食吃光了,戰士們隻好沿路找野菜充饑,有時甚至嚼草根,吃牛皮。但是,紅軍個個都是英雄漢,他們忍受著寒冷、饑餓的折磨,以堅強的革命意誌,堅持每天按計劃的路程前進。
目前鬆潘草地經排水疏幹,多墾為農田,草地和沼澤麵積已大為縮小,已發展成少數民族的農耕區。
當年紅軍從這裏過去是非常艱難的,茫茫草地,一望無涯,遍地是水草沼澤泥潭,根本沒有路。這些草甸下麵很可能就是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拚命往上掙紮,會越陷越深,來不及搶救就會被汙泥吞噬。
如今的鬆潘草地經排水疏幹,多墾為農田,草地和沼澤麵積已大為縮小,已發展成少數民族的農耕區。回想到當年紅軍步行穿越這茫茫大草原,是何等的悲壯、何等的蕩氣回腸,感動天與地。
關於過草地是哪個地方和雪山草地在什麽地方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過草地是哪個地方的詳細內容...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