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粵通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通寶”)100%股權掛牌轉讓,轉讓底價3560萬元,從公開信息來看,該牌照係今年首張掛牌轉讓的支付牌照。

隸屬於廣東省交通集團

根據公告,粵通寶100%股權的轉讓方為廣東聯合電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該牌照掛牌起止日期為2025年2月27日至3月26日,目前處於預掛牌階段,轉讓底價3560萬元,企業性質為國資。

央行官網顯示,粵通寶成立於2012年,2015年首次獲得人民銀行《支付業務許可證》,獲準在廣東省範圍開展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業務類型為儲值賬戶運營Ⅱ類。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批複,粵通寶支付牌照有效期已不足一個月,僅到2025年3月25日,過渡期則到2025年7月9日。

粵通寶股東廣東聯合電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聯合電服”)實際隸屬於廣東省交通集團,公司注冊資本達3.92億元。

官網顯示,廣東聯合電服主要承擔全省聯網結算管理中心和ETC發行服務機構職責,實施廣東省高速公路聯網收費和推廣“粵通卡”電子不停車收費(ETC)工作,核心產品為“粵通卡”,與客戶銀行儲蓄賬戶綁定後,可使用於高速公路通行、停車場繳費、加油站等特約商戶消費等,

但從公布的營業數據來看,粵通寶的經營情況並不樂觀。掛牌信息顯示,2024年末,粵通寶的資產總額為4122.89萬元,較2023年末6282.22萬縮表幅度達34.37%。同時,2023年,粵通寶營業收入為0,全年錄得淨虧損36.01萬元。截至2024年5月末,該公司當年實現營收10.53萬元,淨利潤84.55萬元。

“經營狀況不良,利潤總額很低說明業務已經停滯,而淨利潤為負說明已經虧損。”有業內人士分析粵通寶轉讓緣由時表示。該業內人士表示,如粵通寶股權轉讓成功,對原“粵通卡”業務影響並不會太大,“轉讓方仍可以和其他機構合作發行,單純協助進行一些與支付相關的輔助工作,不直接涉及資金的收單、結算等核心支付業務。”

生存空間遭擠壓,預付卡業務處境“尷尬”

2024年5月,《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也為支付行業轉型和整合按下加速鍵。其中,《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第八條明確規定,支付機構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1億元。

“支付新規提高了支付機構的準入門檻,1億元的‘起步價’對粵通寶來講會存在壓力;加之公司經營狀況不良,因而被出售。”博通谘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告訴記者。目前,粵通寶轉讓底價僅為3560萬元,逼近公司淨資產水平。

王蓬博推測,粵通寶的接手方可能為金融科技公司或大型交通企業,“但若轉讓未成功,在監管趨嚴、合規成本高、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機構甚至可能注銷牌照或退出市場。”

“轉讓價格不高和牌照所批準的業務類型也有關係。”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移動支付蓬勃發展下,粵通寶獲批的預付卡業務展業空間十分有限。對比來看,甬易支付、邦付寶等業務類型涵蓋互聯網支付的公司股權都曾標出過億元的“天價”。

王蓬博也指出,多用途預付卡目前處境“尷尬”,該類機構盈利空間有限,合規成本還在不斷加大,往往依賴特定的消費場景,也限製了業務的發展範圍和用戶群體。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認為,當前預付卡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利潤空間承壓,剩餘存活機構若想“站穩腳跟”,則需要在數字經濟時代適應轉型步伐,在鞏固線下商戶資源“護城河”的同時,加大線上預付卡類產品設計與場景融合,否則將麵臨淘汰。

文章发布:2025-07-04 16:21:38

本文链接: http://www.hor4s.com/Kokbo0/4.html